让特殊孩子共享教育的蓝天
2019年11月21日 16:59
来源:怀化日报
哪里有残疾儿童,哪里就有爱的凝聚。怀化市中心特校制定“送教上门”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利用课余或节假日时间,把课堂搬进特殊学生的家里,开启了残障学生特殊教育的新路子,把党和国家的温暖一次次送进那些曾经无助的家庭,给一个个不幸的孩子和家庭送去了关爱和生活的希望,真正让特殊孩子共享教育的蓝天。
原标题:让特殊孩子共享教育的蓝天
——市中心特校“送教上门”工作纪实
王宏军 沈一吉
哪里有残疾儿童,哪里就有爱的凝聚。怀化市中心特校制定“送教上门”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利用课余或节假日时间,把课堂搬进特殊学生的家里,开启了残障学生特殊教育的新路子,把党和国家的温暖一次次送进那些曾经无助的家庭,给一个个不幸的孩子和家庭送去了关爱和生活的希望,真正让特殊孩子共享教育的蓝天。
深入摸底,精准送教
从2017年9月开始,市中心特校遵循家庭自愿、送教上门、免费教育的原则,经过前期的调查摸底、入户家访,核实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确定27名“送教上门”服务对象。这27名特殊儿童都是重度残疾,其中还包含多个多重残疾。
为了肩负起责任,履行义务,该校号召全校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并向市教育局上报工作方案,同时将“送教上门”服务对象列入区特教学校学籍统一管理。确定“送教上门”对象后,针对每一个送教儿童进行系统的评估并做好相关的训练提升计划。
为能更好地完成此项工作,该校全体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特教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特别有针对性地学习特殊教育最新的理论文章。送教老师通过集中学和自学的方式,理论知识水平得到提高,并进一步明确送教上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为更好地完成每一次送教奠定了基础。
大爱无言,情洒高山
九曲黄岩,止不住的是学生对学习的渴望,止不住的是教育这盏明灯。
家住鹤城区黄岩高山的蒋某,是一名脑瘫儿,由于肢残,无法自主行走,基本无行动能力,家长几乎放弃了小蒋的康复训练。
市中心特校校长李元刚带领老师第一次见到蒋某时,他正斜坐在公路边,浑身上下“油光锃亮”。李元刚将孩子抱起放到行走支架旁,扶着他走,孩子每走一步,都咬着牙,忍着疼。李元刚看着不忍,将孩子背到背上,到孩子家中时,李元刚早已大汗淋漓。李元刚的真诚和热情,让小蒋的父母感动不已。
因为腿部的肌张力过高影响了运动能力,小蒋几乎只能全天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家长把他“圈养”在家中,不让他与外界有过多的接触,因为出去了,他听得最多的就是来自其他小孩的嘲笑。
这一次,市中心特校的老师对小蒋进行了评估。他们有着亲切的语言、和蔼的笑容、专业的素养,对小蒋进行了康复训练。老师们还真诚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商量后续教学训练方案,并为小蒋送上爱心人士捐赠的学习生活用品,让小蒋全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如今,通过几年的康复训练,小蒋情况有了明显好转。
李元刚说:“这样的孩子现在还有很多,他们的家长失去了生活的希望,甚至把他们当作累赘。在他们这段黑暗的生命旅程中,送教上门的特校教师就是他们的挑灯人。”
风雨无阻,扎实推进
关注于心、关爱于行,从2017年9月开始,在“爱与责任”的召唤下,市中心特校全体教师克服交通不便、心理压力大和严寒酷暑天气恶劣等困难,全身心融入了给特殊孩子“送教上门”这项高尚的工作。
车绕了一站又一站,楼爬了一层又一层,“送教上门”之路风雨无阻,从未间断。两年多来,该校“送教上门”率达100%,做到“一个都不能少”。截至2019年11月18日,已完成“送教上门”200多节次(达400多课时),让27名“服务对象”真正受到了教育。
“通过送教上门,让我们看到了特殊孩子的孤独,也看到了这些孩子家长的无奈与悲伤”,李元刚说,作为特殊教育老师,虽然无法真正做到满足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的教育需要,但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这些家庭带去专业的康复教学理念,引领这些家长为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希望这些孩子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绽放笑容,迎着阳光奔跑。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作为特殊儿童前行的“挑灯人”,市中心特校继续努力,用实际行动照亮这些孩子的未来,点燃这些家庭的幸福。
[责任编辑:杨清]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