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徐州写作“大咖”张波:小学生怎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


来源:东方网

徐州写作“大咖”张波:小学生怎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

徐州的张波最近“一不小心”火了!为啥说他火了呢?今年的5月27日,江苏省级媒体对他在小学生写作方面的独特见解和方法进行了专访,这是徐州首位接受省级媒体采访的写作“大咖”。一篇名为《“码字人”徐州张波乐教孩子写文章》的文章经中国江苏网刊发后,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向他讨教写作的人络绎不绝,并希望他能够公开写作的技巧与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写作要忠实于内心

“阅读量大,与作文写得好,并不是充要条件关系。写作不仅需要阅读的积累,还需要对生活观察能力的培养,以及写作训练等。”面对记者的采访,张波老师说,如果不进行写作训练,那就成了“假把式”。退一步说,即使进行了写作训练,若没有老师的指点,可能会偏离“轨道”。

如今,很多老师教学生写作时,干脆让学生将一些好的作文直接背诵下来。如此一来,学生就不需要动脑筋去思考了,让学生待在了他的思维舒适区里。可以说,这是个误区。作为小学生,应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张波老师认为,现在的作文考试命题非常灵活,若用现成的话去套用,难免会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现象。也就是说,文章很有可能会偏离主题。那些毫无诚意的文章,无法让读者感动。这种儿童版的八股文是很可悲的,这种“死记硬背”是最忌讳的学习方法,更是“填鸭”式的教学产物。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不仅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还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若在写作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即使毫无炫技的成分,只要语言质朴、诚恳,也会穿透读者的心灵。所以,作为老师,就是让孩子勤快起来,去辛苦地观察、思考,为用对一个词语而反复推敲,孩子的写作能力才会得到发展。

所以说,写作就是要忠实于自己,忠实于内心。若不能反映内心世界的作文,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写作当然可以合理想象,但要建立在情感上忠实于自己的基础之上,如此方能在蔚蓝的天空中翱翔。

乱读书不如不读书

看文学味浓郁的书,对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推动是很有益的;若是看消遣性的书,只能把孩子带入“泥潭”。最近,张波发现有个四年级的学生,他在写作时,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所涉及到的内容,与漫画里的人物和场景如出一辙,甚至连说话的口气都一样,他似乎将自己置身于整个儿童书画之中。从中不难看出,他平时偏爱读漫画书,导致写文章时,大脑里所呈现的都是一些漫画里的人和事。显而易见,这种文章不能用“好”来评价。

鲁迅曾说过:“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大概意识是说,只有不偏好某类书,就能读很多书……如此就能成为专家。由此可见,良好阅读的重要性。

对此,张波认为,与其对孩子说“给我读书”,不如说“我们一起读书”,这样效果会更好!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好词好句记录并熟记下来,并对其写作思路等进行推敲和学习。如此下来,对提升自己作文的品质会有很大的帮助。

写作技巧的重要性

孩子写出来的作文像流水账,废话很多,抓不住重点,不知道该怎么改变?有的学生达不到写三百字的要求,只好不断注水;有的写作技法缺失,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整篇作文乱如麻。其实,写作是有方法和技巧的,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写作并不难。比如学生在写读后感这篇作文时,往往写成了一本的内容介绍了,根本没有所谓的“感”。但是,若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如在写读后感时,只要将引、议、联、结这四个字牢记并理解就OK了。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引”就是简要叙述原书或原文的内容,要突出“简”字,绝不能大段叙述书的具体内容。《题目》+作者+内容

2、议(论点)——分析材料,提炼感点。可以抓住原作的主题来分析,也可以抓住文中令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或者一句闪光的语句来进行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找出论点,简单概括总感受)

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既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论今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举例子)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可用一两句精要的话,总结自己想要阐明的感想或见解。也可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写作公式=引(简要书的内容)+议(找出论点)+联(联系实际----多写)+结(感想或号召)

若有了上述写作方法和技巧的话,张波老师相信很多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篇质量较高的满分作文。同样,在小学阶段所涉及到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应用文、想象类等作文,都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若将这几类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掌握住了,会发现无论写哪种类型的作文都“万变不离其宗”,很快就能做到“人笔合一”。接下来,怎么发挥,那就看作者自己了!

用词准确的好处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由此可见,锤炼语言的重要性。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唐代诗人贾岛骑在驴背上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不知是用“推”还是用“敲”好,在思考中,他无意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为此还差点挨了一顿揍,从此两人相识,并成了好朋友。古人尚且如此,我们在写文章时,也应该斟酌和推敲。

比如,有学生在写逮老鼠这篇文章时,他是这样描写的: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终于,在第四天早晨,我惊喜地发现,那香喷喷的老鼠药被吃了一大半。姥姥说:“老鼠一定死了,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吧?”我们翻遍了阳台,终于在柜子下发现了它的尸体,抬起柜子,用铁棍把它夹出来,在院子里挖了一个坑埋了。

他巧妙运用了“翻”“发现”“抬”“夹”“挖”“埋”等动词,每一个表示动作的词语,都使用得十分准确。如果“我们翻遍了阳台”中的“翻”改为“找”,就过于笼统了。“翻”,清楚地写出了是怎样“找”的,做到了用词准确。

再如,天啊!要迟到了。我(踢)开被子,从床上(跳)下来,(慌慌张张)地(拽)过校服,(套)上鞋子,几步(蹿)进卫生间,然后,(扯)下毛巾,(快速地)在脸上(抹)了两把,飞快的(冲)出屋子,显然非常贴切。

以上,便是张波老师在写作教学上的一点心得。(邢振)

【广告】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为传播信息之目的,如有异议请联系ifengcom77@163.com。

[责任编辑:易斌]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新闻图片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