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长沙二学园、德雅院旧闻琐记:庭院深深


来源:凤凰网湖南综合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这些悠然清雅的景象留在诗人们的逸句中,而现实中的院落,却各有一些往事可寻。

原标题:长沙二学园、德雅院旧闻琐记:庭院深深

二学园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这些悠然清雅的景象留在诗人们的逸句中,而现实中的院落,却各有一些往事可寻。

新中国成立初期,笔者曾在长沙五里牌长浏公路南侧一处叫二学园的院落中工作、生活多年。该院落在20世纪20年代曾为佛教将军唐生智念佛之地。新中国成立初,昔日的梵音佛语早已消失,而荒草宿䓫中还存有铁瓦佛堂、放生池以及白石莲花座。时任省委书记的黄克诚经过山地,想到初建的省广播电台局促于天心路一座小楼,需择地营建,因而安排它为省电台新地。经过一段营建,粗成格局,1951年秋,笔者随迁来此。当时在主道北侧修建的一组用房以长廊联结起来,在晚间广播节目结束,银笛响起《小夜曲》或民乐奏出《良宵》,显示夜色已深。在清风明月中步此归宿,也有“笙歌归院落,灯光下楼台”的幽闲舒展之感。20世纪60年代电台由此诞生,70年代新火车站在东郊兴建,二学园在用地之列,因而那些房舍、铁瓦厅堂、放生池、莲花石座等都荡然无存了。这些笔者曾写过《二学园钩沉》《五里牌琐记》等文在《长沙晚报》发表。

近年突然有陌生的客人来访,询问二学园的旧事。原来他们是二学园的创建者梁焕奎的后人,经长沙晚报编辑任波介绍而来。梁老是前清光绪举人,清末民初经办实业,开发了几处锑矿,培养了一批建矿人才,一时获利甚丰。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锑价跌落,梁氏收束了实业,成了一位佛教居士,自号青郊居士。1920年将五里牌青郊别墅改名为二学园。其意是一以学佛,二以学稼。当时园内树荫花圃,荷治亭台,可以怡情眺远,几许稻田,可以耕稼。但形势多变,梁氏移居上海。1926年唐生智主湘,自称佛教将军,进驻了有佛堂的二学园。当时在此间掌法的是顾净缘(又称顧二和尚)。曾任唐生智秘书的省政协秘书长的吴立民,自幼修佛,后拜佛教密宗大士顾净缘为师,晚年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并赴日本讲学,其佛学著作颇多。新中国成立后在二学园居留过的人,都只知有唐,不知有梁。

梁焕奎在二学园

在长沙东郊浏阳河畔,有一座唐代诗人韩愈称之为“绕郭青山一座佳”的罗洋山。山麓目前是省社会科学院大院,高楼上树有蓝色地球仪,成为标志性建筑。追溯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于湖南楚文物发掘的成果引人注目,特别是湖南在党史上的重要地位,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前身),有意在长沙创建一个研究所。筹建过程中,时任省文教办公室主任的华国锋率领省委宣传部有关工作人员来察看过建所地址。当时罗洋山下的行素中学已与广雅中学合并,周遭杂树丛生,荒坡蔓草,几处池塘。他们踏青以后确定在此创建历史考古研究所,北京拨款修建了三层办公楼,这是省社会科学院(德雅院)初创的状况。自此十余年来,这里先后留驻过一些非常的人和事。

历史考古研究所首任所长是谢华,他20世纪20年代入党后长期担负军运、策反任务,1932年赴西安,在杨虎城的宪兵营工作,积极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后到延安,在马列学院历史研究所与范文澜合作编写《中国通史简编》。南下后由省委统战部长调任历史考古研究所所长,又兼任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编写出版省志第一卷、第二卷。由于其中涉及平江起义的记述,六七十年代人与书都被批判。谢老晚年著有《湘西土司辑略》《论西周封建》等书,还饶有兴致地研究古文物。逝世后,笔者撰联相挽:“历著勋劳高衡岳;长怀教泽绕浏河。”

副所长张沈川也是20年代入党的老同志,30年代初由周恩来指派学习无线电技术,举办无线电培训班,因而被捕。《永不消逝的电波》映出后,他感慨地回忆起相似的地下工作。张老到北京任全国政协委员后,还来函嘱咐笔者帮助《慈利县志》(张老家乡)的编写。

当时省志办公室主任刘若云,在留法勤工俭学时任留法党总支部书记,回国后(1928年)任满州省委秘书长。六七十年代为调查刘少奇在东北的活动,刘老曾被传至北京讯问。前些年,笔者被派参加其骨灰安放仪式。

这些琐事都是德雅院的旧闻了。人世几回误往事,浏河依旧诵新波。而今罗洋山下的大院是绿荫丛丛,楼台座座,沿跃进湖建有石栏步道,可赏湖光;罗洋山上建有纪念性的韩公亭,亭柱联云:“翠染罗洋山,久历沧桑留咏唱;书盈方志馆,矢勤积淀写春秋。”

德雅院一景

 

[责任编辑:向云]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新闻图片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