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沅江芦笋”成新型生态环保产业 吸引打工族返乡创业


来源:凤凰网湖南综合

沅江芦笋,湖南省十大农业品牌之一,亦是益阳当地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

沅江芦笋各类产品 

凤凰网湖南讯(文/姜潇)沅江芦笋,湖南省十大农业品牌之一,亦是益阳当地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

目前,沅江芦笋加工企业已达24家,生产出了芦笋面条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2017年,芦笋企业收购加工芦笋达3万吨,年综合产值高达22亿元,加大促进农业增收,广阔的市场前景也吸引了大批人才返乡创业。

传统造纸业转变为生态健康产业

沅江市洞庭湖边,生长着86万亩芦苇荡,这些原料曾用作造纸,占湖南省造纸芦苇六成以上。

但由于生态环保压力加大、造纸行业低迷等原因,沅江芦苇产业面临变革。

2014年3月,当地政府经过调研后瞄准了芦苇的幼苗——芦笋,提出推进沅江芦笋产业化建设,打造百亿新型产业链,实现从传统造纸业到打造生态健康食品的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一批具有雄厚科研势力和市场运营能力的民营股份制企业被引进,湖南博大天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大天能”)等食品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多家企业整合聚集后,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沅江芦笋”产业链已成为新型生态环保产业。

除有食材、功能饮料等产业外,“沅江芦笋”产业链还将在旅游产品(工艺品)、生态养生、综合教育、生物能源及新型产业综合开发利用上继续发力,示范带动环洞庭湖区域“生态保护、经济转型和产业扶贫”工作。

作为天然有机绿色食品,“沅江芦笋”富含多种人体所需氨基酸,有丰富的缮食纤维和多种微量元素,兼具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自古以来,沅江人一直把它作野菜食用。

湖南博大天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国舜

在外打工20年,毅然返乡创业

55岁的杨国舜有着方正的脸,浓眉大眼,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随和亲切。

作为土生土长的沅江人,杨国舜从小便吃着芦笋长大,采摘芦笋是他们幼时的乐趣。“以前我们常用芦根水煲汤喝,这是家里必不可缺的一道养生美味。”他笑道。

3年前,已在广州打工20年的杨国舜在健康行业担任一名市场部经理。在家乡芦笋产业进行生态环保转型时,他刚好从广州回到沅江探亲,注意到了政府正对沅江芦笋的大力支持。

2015年8月,一直怀抱着家乡情结的杨国舜,毅然离职选择回乡创业,同时拉到了广州几位老板的投资,开始在沅江研发、销售绿色芦笋健康产品。

如今,作为“博大天能”的创始人,他认为芦笋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和市场前景。

在他眼里,芦苇不仅是湖边一根绿色的植物,更是家乡的一部分,它见证了沅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产业的融合与共存。

“芦苇的根部到茎叶能用来做原材料,制成食材、饮料、工艺品、燃料等加工品,家乡有这么好的优势资源,就想回来将它做成沅江的特色标签推向全国乃至世界。”杨国舜说。

转型芦笋“变身”优质绿色资源

短短几年,杨国舜把公司做到了当地龙头企业,拥有各类知识产权20多项,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致力于生产功能保健品,开发了蔬菜干制品、面条制品、固体饮料、压片糖果四大类别产品,形成了超过50种精细加工芦笋产品的产业链,大大提升了沅江芦苇的科技含量和消费品味。

“回乡创业是当时自己走得最正确的一条路。”一谈到沅江芦笋,他总热情地拿出自家产品来介绍,其公司主推的“芦笋膳食纤维面条”、“芦笋纤维植物粉”等产品曾多次获奖。

完整的产业链离不开技术支持。目前,博大天能联合专家团队向湖南省民政厅申办了“湖南省博大芦笋研究院”,运用高新技术来开发沅江芦笋系列产品,高效地对科研成果进行市场转化。

“产品主要销往国内一线城市,现在国外的投资者也表示看好沅江芦笋。”杨国舜说,公司直接采用洞庭湖纯天然的食材,节省了大笔成本费。为确保食材的优质,芦笋都是雇佣人工进行采摘。

据了解,每年三四月份是芦苇采摘高峰期,当地采摘就业人数多达2万人以上,人均收入300元左右,户均劳务收入近3万元,大大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

[责任编辑:姜潇]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新闻图片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