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李兵专栏|苏轼企图徇私录取才子失败 陆游又为何错失省试第一名?


来源:凤凰网湖南综合

李廌是苏门六君子之一,苏轼非常赏识他的才华。元祐三年(1088),苏轼被任命为这一年省试主考官,他就想利用自己的特权,帮助李廌通过这次考试。

编者按:

又到一年高考时。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李兵教授,致力于研究“历史上的高考”——科举。

他从浩如烟海的档案中挖掘出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唐伯虎涉嫌“买考题”,白居易考前遇“伯乐”,杜甫考不上进士的原因……严谨的考证,有趣的细节,勾勒出千年科举的历史长卷。

凤凰网湖南定期推出《李兵说·历史上的“高考”》系列,本文为第五期,讲述古代才子的“高考”故事。

编辑|向云 谭丽平

导语:李廌是苏门六君子之一,苏轼非常赏识他的才华。元祐三年(1088),苏轼被任命为这一年省试主考官,他就想利用自己的特权,帮助李廌通过这次考试。

唐代大诗人温庭筠确实当过代考的枪手吗?

代考是科举时代常见的舞弊手段。唐代“花间派”诗词的代表人物温庭筠也曾经充当过枪手。

有史料记载了他在大中十二年(858)充当枪手的事:在这次考试时,温庭筠被安排坐在离监考官员视线最近的位置,他的一举一动都被监考者所掌握。面对监考官的如此“关照”,温庭筠没有表现出任何反感或者意外,只是埋头作答,并且很早就交卷离场了。

看到温庭筠如此乖乖地应考,监考官员都暗自得意,他们心中都想:“这次我们终于把这个老‘枪手’给制伏了。”

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温庭筠居然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巧妙地为8个考生写了文章,他瞒天过海的代考技巧真的有点像玩魔术。

事情败露之后,考官们大为恼火,让温庭筠落第的同时,又报告朝廷将温庭筠赶出了京城。由于唐代科举的制度还很不完善,对于科举代考的处罚规定也不是很明确。

温庭筠

大文豪苏轼想徇私录取“苏门六君子”之一的李廌的企图为何以失败告终呢?

李廌是苏门六君子(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之一,苏轼非常赏识他的才华,希望他能考中进士。元祐三年(1088)终于得到一个好机会,苏轼被任命为这一年省试主考官,他就想利用自己的特权,帮助李廌通过这次考试。

在进入考场之前,苏轼特地写了一篇标题为《刘向优于杨雄论》的文章送给他,目的是让李廌能模仿自己的文章,以便在阅卷的时候,通过看他写的内容就可以找到他的试卷,然后给他打人情分。

可是,让苏轼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他托李廌的朋友将文章送往李家时,李廌恰好有事外出了。接到这份书信的李家仆人就将其随便放在桌子上。

送信的人刚走,章惇的两个儿子——章持、章援来李家拜访,看见放在桌上的苏大学士的文章,喜出望外,立即拿回去了,在家认真揣摩,模拟苏轼的文笔各自写好文章。李廌回家之后,不见苏轼的文章,心中怅惋不已。

在考场上,试题发下来之后,题目果然与苏轼提供给李廌的文章十分类似,兴奋不已的章持、章援模仿苏轼的文章,把在考场外写好的文章默写上去,很快就交卷出场。

而李廌则因心情非常烦闷,连正常的水平都没有发挥出来,文章写得很不好。阅卷时,苏轼发现一份答卷与自己送给李廌的文章极为类似,就认为这一定是李廌的,非常兴奋,批写了几十个字的赞扬性评语,并得意地对同考官黄庭坚说:“是必吾李廌也”,将这份试卷排在第一名。

他继续阅卷,不久又发现一份相似的试卷,他还在纳闷,难道前面那一份试卷不是李廌的吗?他不能确定,也不能否定,认为还有可能是李廌的,就给这份试卷定在第十名。

考试结束之后,等到拆开弥封条后,苏轼才发现第一名是章援,文笔与章援相同的章持则排在第十位,而李廌则名落孙山。

等到放榜,李廌年已70岁的乳母大哭道:我的儿子遇到苏东坡知举都没有能考中,今后还有何希望?于是闭门不出,到晚上人们破壁入内,发现她已自缢而亡。

后来李廌再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苏轼认为自己不但没有帮上李廌,还让他的乳母自缢身亡,他也感到十分懊丧。

如果没有实行糊名誊录制度,李廌肯定是高中榜首的。由此可见,糊名誊录实施之后,阅卷者只能依据文章的好坏来定等级,非常有利于科举公正取士。

苏轼

敢公开辱骂主考官的考生竟然能高中状元吗?

据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九记载,有个国子监生郑獬在国子监选拔参加省试考生的考试中,郑獬的成绩排在第五名,他获得了参加省试的资格。

但是颇为自负的郑獬十分不满意自己的这个名次,认为自己的水平应该名列第一,这是国子监祭酒(校长)在有意为难自己。

依照惯例,凡是被录取的考生都要向国子监祭酒,写信表示感谢,感谢给自己参加省试的资格,这种感谢信一般都应该用华丽的辞藻来恭维、赞美这位校长。与其他被录取的人一样,郑獬也写了一封感谢信,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他在信中不但没有表示感谢,他说:“李广事业,自谓无双;杜牧文章,止得第五”;这句话的意思说:“我有李广之才,建功立业将能举世无双;我有杜牧的文学天赋,下笔惊天下。但您只让我得了第五名,这是为什么呢?”

他又说“骐骥已老,甘驽马以先之;巨鳌不灵,因顽石在上。”他把国子监祭酒比作劣等的老马或者病马、挡路的大石头,而将自己比作千里马、巨鳌。

原本兴致勃勃的国子监祭酒看完这封信之后,暴跳如雷,对他咬牙切齿,怀恨在心,想着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好好惩罚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弟子。

时机很快就来了,皇祐五年(1053),郑獬通过省试后参加殿试,负责读卷的考官恰恰又是那位国子监祭酒。而这个时候的殿试还是可以淘汰考生的。当他知道郑獬要参加这次考试,内心一阵狂喜,暗自发誓:“一定要让狂妄的郑獬尝尝苦头,一定要让他名落孙山”。

由于试卷经过密封誊录的处理,国子监祭酒只能通过行文风格来查找郑獬的试卷。通过艰苦的寻找,他终于找到了一份文笔极像郑獬的卷子,毫不犹豫地将这份试卷淘汰掉。

但是阅卷完毕拆封以后,他发现被淘汰的试卷根本不是郑獬的,郑獬偏偏高中状元。密封誊录制度的实施应该是郑獬能逃脱国子监祭酒的报复,并且考中状元的关键。

陆游

大诗人陆游参加科举的时候为什么会被秦桧暗算呢?

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陆游参加科举考试,同场竞争的还有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秦桧挑选吏部侍郎陈之茂担任主考官,希望陈之茂能将秦埙录取为第一名。

考试结束之后,陈之茂发现陆游和秦埙答卷的水平完全不在同一个档次上,陆游的文章是文笔流畅、立论有据、见解独特,而秦埙的文章则是七拼八凑、空洞无物、毫无见地。

陈之茂瞻前顾后,左思右想,下决心将陆游定为第一名,秦埙为第二名,陆游和秦埙都获得了参加省试的资格。

不过,陆游因此也成为了秦桧的眼中钉。为保证秦埙在接下来省试中名列第一,秦桧派人专门去搜集陆游的资料,他们很快找到了陆游“喜论恢复”,也就是说秦桧发现陆游喜欢发表坚决抗金言论。

到省试时,陆游原本被录取为第一名,但是秦桧以他喜欢发表抗金的言论为理由,将他淘汰。这样,陆游原本唾手可得的进士就这样被秦桧拿掉了。

直到10年之后,孝宗隆兴元年(1163),因为陆游编纂《高宗圣政》一书时,工作非常勤奋,非常出色,孝宗皇帝对他评价是:“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也就是说孝宗认为陆游学问很不错,发表的言论也切合实际,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因此,赐陆游进士出身。对陆游来说,他的这个进士的头衔整整迟到了10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个人简介:

李兵,湖南浏阳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法律讲堂》主讲人,湖南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堂”主讲人。湖南省国学践行公益基金会特聘教授。国家精品视频课程《科举与中国文化》主讲人。中国书院博物馆陈列内容设计主持人,“第十五届(2017年度)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之一的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陈列内容设计首席专家。中国书院学会秘书长,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出版学术著作12部,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8项。

[责任编辑:张桂琪]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新闻图片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