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周小川:金融市场化“奠基者”


来源:经济观察报

原标题:周小川:金融市场化“奠基者”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群“有幸跟大家一起在金融改革开放方面做工作,向前推进,是很有幸的一件事。”在最后一次亮相两会记者

原标题:周小川:金融市场化“奠基者”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群

“有幸跟大家一起在金融改革开放方面做工作,向前推进,是很有幸的一件事。”在最后一次亮相两会记者会时,已到古稀之年的周小川如此“轻描淡写”的回应自己的行长生涯。

而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任期最长(超15年)的央行行长,他给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留下的印迹,是难以轻描淡写的。

2013年3月16日,周小川“破例”留任央行行长,开始了他的第三个任期,期间经历过“钱荒”、“股市大调整”、“汇市大波动”的考验,同时在他的推动下,依然实现了多项重大改革。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他力推的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存款利率上限管控已放开,酝酿多年的存款保险制度也已推出;人民币国际化迈出重要步伐成功加入SDR,“811汇改”也让汇率形成机制朝市场化更进一步,金融市场开放特别是债市开放进入快车道;再加上此前任期内推动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资本项目稳步开放,给其贴上中国金融市场化的“奠基者”标签亦不为过。

与此同时,他也在反思国际金融危机,完善央行监管职能,引入宏观审慎管理,不断丰富和创新货币政策调控工具,改进金融统计标准……

在超15年的任期里,周小川也获得了多个“称呼”,如“中国的格林斯潘”、“人民币先生”、“改革先生”等,当然也包括颇有争议的“百万亿先生”,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今年2月末已达到172.91万亿元,为2002年初(16万亿元)的10倍,由此遭到了“货币超发”的诘问。此外,他的“资金入市也是支持实体经济论”,也引起资金疯狂进入A股。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发展中转轨经济体的中央银行掌门人,没有赞誉和批评是不正常的,但不管是赞誉者还是批评者,都不会否认周小川在过去的15年里,所推动和实现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

掌舵央行岁月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至今已有十位行长,而周小川是任职最长的一位,并且也是唯一一位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兼任的央行行长。他的首任任期始自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二年,伴随着经济体制转轨期,而作为央行掌门人,他深知金融对经济的作用。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邓小平在思考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就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

而周小川上任之时,国内整个银行业账面不良贷款率超过20%,有分析认为,由于统计口径的原因,实际比例可能更高。标准普尔当时将内地国有银行全部评定为垃圾级,巨额的不良贷款和严重不足的资本金使中国的国有银行背上了“技术上已经破产”的名声。

“亚健康状态是有一些毛病,但总体而言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需要吃药或者保养,边工作边修理。”周小川带领的央行就充当了“在线修复”中国金融体系、维护金融稳定的角色。

2003年年末,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开始了股份制改革和上市的试点,并以外汇储备对两家试点银行注入了450亿美元资本金。至此,国有商业银行进入了实质性改制阶段,此后,工行、中行、建行、交行、农行等国有银行都已建立起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并先后成功上市。由于这一波股改上市,国内银行也迎来了十年的黄金发展期。

周小川第一次连任恰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7月,周小川在央行西安分行的形势报告会上表示,从监管者角度来看,监管者审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这项业务时未能及时考虑到泡沫破裂的可能性。同时,美国的监管是不统一的,住房贷款表面上由金融监管机构实施监管,但许多不吸收存款的机构,如投资公司、贷款公司等可以作为住房贷款的发起者。监管的分割、监管盲点以及监管部门未对泡沫破裂及其影响做充分估计,也是导致次贷危机的原因之一。导致次贷危机可能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资产泡沫。

为应对危机,从2008年9月16日起,央行开始降息,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由7.47%下调至7.2%,其他各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随后央行分别在10月9日、10月30日、11月27日、12月23日,又接连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在四万亿刺激政策下,央行开始放水,新增人民币“井喷”,货币发行量“狂飙”,造成了诸多经济“后遗症”,包括债务风险问题。

“在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时机,中国人民银行判断准、出手快,较为成功地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后,适时加快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金融业双向开放进一步加深,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认为,“面对‘三期叠加’的新常态,中央银行实施宏观审慎管理,适时调整货币信贷政策,创新并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货币政策总体稳健,与其他宏观政策密切配合,有效维护宏观经济金融的基本稳定和健康发展。”

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认为,中国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恢复得相对较快,部分原因是中国在2009年实施了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计划,之后又专注于推动长期性的经济改革。……随着中国经济体变得日益成熟,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而且在技术方面赶上西方国家,中国经济增速不再像前几十年那么快得令人心跳,而是会有所放缓,不过与其他经济体相比,仍然算是相当高了。

与此同时,周小川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也为以后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提供了很多思路,如金融监管的统一,2017年建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今年又将“一行三会”的监管体系改进为“一委一行两会”。

金融市场化的“奠基者”

“在中国,我们经常进行‘在线修复’以便及时解决一些问题。这意味着不同类型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央银行,在职能上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2011年3月,周小川在东南亚中央银行组织会议上称。

周小川在很多场合多次强调,中国央行希望实现数个目标:低通胀、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而他个人认为,主要侧重低通胀、经济和金融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其他的政策目标和这三个目标相互联系,比如经济发展和就业。

2003年到2017年间,周小川执掌央行的15年里,从数据上看,中国经济整体实现了高增长和低通胀的态势。如果将时间放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区间来看,虽然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但最近16年可以算作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低通胀的黄金时期。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腾飞始于加入WTO后

1980年2017的CPI变化(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据测算,2035年左右,中国的GDP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的第一。2050年,中国的GDP有望达到60万亿美元。”2017年末,中国银行董事长陈四清在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上表示,新时代不辱新使命,中国的发展史,经济强必然要求金融强。大国的崛起必须有强大的金融体系做支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赋予中国金融的新使命,这就是加快自身的发展,实现金融的现代化,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做现代的监管架构。

而“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做现代的监管架构”,正是中国央行一直在推动的。

“多年来,经济学家和中央银行家均在努力总结中央银行工作的规律。但是,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发现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现实情况非常复杂,传统理论无法全面描述新生事物。一方面,应认真总结理论现状和历史经验;而另一方面,应密切注意最新发展趋势,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发展迅猛的环境之下,自由贸易、资本流动、互联网以及金融产品的高频交易都值得关注。”2009年11月,周小川称。

近年,央行一直在创新、使用现代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的新变化,中国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流动性环境的变化也导致货币市场出现了一定的波动。

这其中还有个插曲。英国央行前行长默文·金(Lord Mervyn King)在其著作《炼金术的终结:金钱、银行和全球经济的未来》中表示,这本书的缘起在于他与一位中国央行的官员交流,这位中国央行官员质疑英格兰银行,认为他们也没有完全弄懂货币和银行的运作机制。

而中国央行近年开展了包括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大量流动性创新管理工具,优化再贷款体系,开展对金融机构的内部评级,在完善金融机构抵押品工具基础上开展信贷资产抵押再贷款工作,不断丰富公开市场操作期限品种,有效弥补了市场流动性数量不足,确保货币市场的平稳发展。

“在我们看来,中国经济仍处于过渡阶段,我们不知道自己的这辆车是否会出问题,因此需要准备一个很大的工具箱,一旦出现问题就能拿出可用的工具进行修理。”2009年11月,周小川称。

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转轨过程之中。“转轨”意味着市场化程度不足、仍处于“进化”阶段。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仅要加快制度建设,也需要时间来培育培养市场。相对于我国的商品市场,我国金融市场的成熟程度可能更低些。

在周小川第三个任期,存款保险制度已经推出、利率管控放开、利率市场化基本实现,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迈出重要步伐成功加入SDR,“811汇改”也让汇率形成机制朝市场化更进一步,金融市场开放加速。目前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初步建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取得成效,人民币连续7年成为我国第二大跨境收支货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保持稳定。

徐忠认为,总的来看,中国货币政策当局肩负着改革发展和宏观调控的多重使命,在经济结构变迁的不确定环境和理论上存在多重均衡条件下,中国人民银行始终根据经济周期阶段和宏观调控的需要,在有限的政策空间下,通过灵活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了物价的基本稳定,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积累了大量转轨经济体金融调控和机制建设的宝贵经验。

继任者的课题

2017年两会期间,周小川戴着银色铝金属表壳搭配冷银配白色耐克运动表带的一款苹果手表出席记者会,引起了媒体极大的关注。

他热爱运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曾送给周小川一套羽毛球拍。

“周行长很爱打羽毛球和网球。这两项运动都需要耐力、灵活性、速度、精确性和战略技巧,这些都是中央银行行长的应备素质。”拉加德称。 2017年10月28日,人民银行有一员工分享了一段周小川在央行系统内部羽毛球比赛中的小视频,在一段时长18秒的双打比赛视频中,周小川连击四球,神情投入,身手矫健。

在央行高强度、复杂的工作中,周小川之所以能完美工作超15年,可能与其热爱运动不无关系。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发展中转轨经济体的中央银行,货币调控面临复杂的现实条件,而中国货币政策既要以控制通胀为主还要兼顾转型发展和金融改革的需要。一年三百六十日,能有几日休闲?如今周小川已至古稀之年。

3月1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选举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周小川已不在副主席之列。

虽然这位“人民币先生”仍未能将人民币打造为主要国际货币,对外经贸大学兼职教授赵庆明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人民币要想成为主要国际货币,关键的是要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尤其是科技、政治、军事等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而这些方面均非一日之功,这也就注定了人民币国际化必将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科技实力的提升,在大约五年到十年时间里,人民币成长为排名第四或者是超过日元成为第三的国际货币,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但是要想在这期间超过欧元(假如欧元能够继续存在)成为第二大国际货币,可能性并不大。即使在未来十年里欧元解体,笔者认为重新启动的德国马克或者以德国为首重新组建的统一货币,其国际地位仍可能领先于人民币。而超越美元,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3月9日,周小川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上表示,未来央行将在金融领域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等多领域中继续推进。

周小川在2016年人民银行年报中称,“始终坚持以维护国家战略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治理领域的‘话语权’。”

2017年10月15日,周小川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年会上表示,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未来将重点关注影子银行、资产管理行业、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四方面问题。未来我国将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推动经济去杠杆,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推动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维护金融稳定。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虽然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并未赋予央行对系统性重要银行以监管权,但强化了央行在宏观审慎监管方面的地位,而十九大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双支柱的提出提升了央行在协调监管方面的职能,或为强监管打下了伏笔。

这些课题是周小川的未竟事业,也是留给继任者的使命。

[责任编辑:姜潇]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新闻图片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