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在“大男主戏”里塑造好“小女主”也很重要


来源:新京报

【一家之言】在“大女主戏”多沦为玛丽苏的国产剧中,“大男主戏”、男性群戏佳作频出。从前几年的《伪装者》《琅琊榜》,到这两年的《人民的名义》《军师联盟》,

【一家之言】

在“大女主戏”多沦为玛丽苏的国产剧中,“大男主戏”、男性群戏佳作频出。从前几年的《伪装者》《琅琊榜》,到这两年的《人民的名义》《军师联盟》,虽男性戏份吃重,但出场不多的女性角色,往往是点睛之笔。如何在“大男主戏”中塑造好“小女主”,是一个新命题。

成功女配角是什么样的?

伪装者

宋轶饰演的于曼丽(上图)和王鸥饰演的汪曼春(下图)严格来说都不算正面角色。于曼丽因为经历悲惨导致性格阴鸷,汪曼春为了权力可以卖身汪伪政权。但不脸谱化的角色塑造让观众对这两个女配角多了一层同情。

牧云记

蒋勤勤饰演“容颜老去”的皇后南枯明仪(上图),因为丈夫别恋而性格大变,心狠手辣;其侄女南枯月漓(下图,万茜饰)欲念太深而人格扭曲。两个角色虽是广义上的反派,但可恨之外更可怜。

风起长林

张慧雯饰演萧平旌的“官配”林奚(上图),编剧没有强调她的美貌,而是着重刻画其医者仁心;佟丽娅饰演的蒙浅雪(下图)虽中规中矩,但武将之后的率真和长林世子妃的贵气都能准确呈现。

军师联盟

《大军师司马懿》系列是典型男人戏,女性配角个性鲜明又不喧宾夺主很重要。历史上的甄宓(上图)和张春华(下图)在剧中恰如其分。张芷溪演出了甄宓的柔弱和悲剧感,刘涛则演出了张春华的善妒又顾全大局。

女性角色出彩才能成就“大男主”

《琅琊榜2》临近大结局,男主萧平旌的兄长、老皇帝和父亲接连领饭盒,刘昊然饰演的男主角在挫折和变故下走上成长之路。与此同时,前文埋线已久的女性角色也开始纷纷发力,人物形象趋向饱满。都说正午阳光擅拍“男人戏”,但是别忘了,如何安排好与男主形成互动的女性角色,也是拍好“男人戏”的必备条件。

前作中,刘涛饰演的郡主自然不必多说。虽然观众开玩笑说,女一的戏份都被靖王殿下夺了去,但即使只有寥寥几个片段,作为观众也能够清晰地感知到她在故事中的位置和分量。比如和梅长苏相认后,再一次见面时,霓凰向梅长苏改行女子的万福礼。刘涛表现出的羞涩恰到好处,与她戎马征战时的勇猛形成对比,观众自然能想象出林殊和霓凰从前的感情有多么深厚,不再需要过多的笔墨去渲染过去。誉王叛乱时霓凰救驾九华山,兵荒马乱之后,霓凰还惦记着吃宫羽姑娘的醋,观众意外地从梅长苏的辩解中感受到两个人的“少年气”,仿佛一秒回到他们的豆蔻年华。

在《琅琊榜2》中,女性角色多了不少,每个演员的任务相对也轻松一些,但对其他戏剧来说,更有实践意义。张慧雯饰演的林奚负责承担男主成长的见证人和伴侣,角色性格和她古典温婉的长相非常搭配,弥补了演技上的不足;佟丽娅饰演的蒙浅雪堪比蒙大统领和霓凰的综合体,既温柔深情又忠义识大体;梅婷饰演的荀皇后,人物比较简单,就是一个智商不高的反派,从人设来说有点弱,但好在用演技完成了“招恨”的任务;乔欣饰演的荀安如最晚发力,这个角色有点像上一部的靖王妃,乍一眼清新脱俗岁月静好,令人眼前一亮,同时内心深明大义、心思玲珑,在剧情推动的过程中必不可少。

这四个角色各司其职,虽然平摊下来戏份一般,也不如男性角色富有张力,但是她们都有故事可品,在主线故事中作为联结点不可替代。这样的“小女主”仅仅是“小”在戏份的比例上,但绝不是花瓶般的存在。即使是主角边上的侍女,编剧仍然不忘赋予她们角色的立体感。比如暗伏在荀皇后身边的夜凌子,在刺杀自己从小带大的太子之前,将那心疼、愧疚又必须下手的心情演绎得恰如其分。

男性戏份吃重的电视剧,女性角色也不是沦为鸡肋,能让人一眼记住同样重要。这就要求剧组选角时的眼力——拒绝千篇一律的网红脸,选择相貌有特点、气质可塑形强或者贴近角色。这本是基本选角要求,但在流量为王的行业生态中,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

模式化地操作是国产剧配角一大毛病

不论是主角还是配角,模式化地配置角色,再模式化地设计情节和故事走向,一定无法将人物的个性表达出来。那些成打成打炮制出来的“坚强丫鬟上位记”,比如范冰冰饰演的武则天,她在剧中主要就有两个长处,一是所有男性角色都爱她,二是所有女配都嫉妒她陷害她。于是在大女主成长的道路上始终都是争风吃醋的故事。历史上关于武则天的争议之处,也都被处理为“善良女主遭人陷害”的无辜戏码,人物的丰富性荡然无存,观众自然也对女主到底凭什么执掌天下一无所知。

角色是为了故事服务的。不论是大男人戏中的小女主,还是大女人戏中的小男主,说到底,角色成熟度的背后是制作方对故事的理解能力。如果在编剧的心中,女主的魅力表现在男性对她青睐和死心塌地,那么这个角色一定是单薄的玛丽苏;如果女主的人格魅力仅仅是用反派的刻薄与坏心眼来反衬,那么这个故事的矛盾冲突一定是单一化的;如果女主的成功算来算去仍旧是归功于她在小情小爱中获得的好处,那势必是一个俗气和幼稚的故事。

那些评分不及格的戏剧不必多说,拿孙俪的两部大女主戏《甄嬛传》和《芈月传》来比较。前者说的是宫闱秘事,倒是反而被导演拍出了人性的复杂;后者说的是芈八子指点春秋的故事,男女角色和故事线索都多了起来,反倒是有点像《武媚娘传奇》了。《甄嬛传》里的每个角色细细品咂,我们都难说谁是好谁是坏,这个人为什么会这么做、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们好像都能说得出来龙去脉,不能简单地归到正面反面的问题。

反观《芈月传》,芈月的政治才能来得毫无逻辑,男配黄轩的爱和女配刘涛的恨也不明不白。配角的失色,往往和主线故事的失败“相辅相成”;没有配角的出彩——这个出彩不仅仅是演技的成熟,而是人设的饱满,主角的故事自然无法连点成线,那么所谓的大男主、大女主自然也就成长不起来了。

当然,也有特例,比如说《绣春刀》,名义上的女主(其实相对男性角色也是配角)令人大失所望,和主线的男性故事各说各的话,互不打扰。观众们看王千源、张震、周一围这几个大男人的互动和打斗时津津有味,刘诗诗一出来,就觉得违和。即便是唯一的女主戏,但谈起恋爱来仍然是索然无味。这虽然和演员的演技问题分不开,但如果角色和主线故事格格不入,估计演员本身也找不到自己在这几个男人中的定位,说不清自己对男主而言有什么意义。说到底,张震和刘诗诗的故事,与张震和兄弟们之间的故事,深度压根不在一个水准之上。

单薄和重复体现的是创作者偏见

自从大女主戏兴盛以来,我们会发现,女主的成长路线好像和那些打情骂俏的玛丽苏剧别无二致,编剧们对于“女性”的认识原来是这么肤浅。女性的强大,并非是处处活得像一个男人——这只是女性的“男性化”,而非性别之间平等。比如说,霓凰虽然因为常年征战,打扮和作风颇有男儿气概,尤其是她在男性大家长缺位,弟弟还未成年时,作为一家之主表现出的独立、自信和能力,是在小屏幕中极少见到过的角色。说她是男人戏中的“大女人”也未尝不可。

大多数国产剧中,女性是没有欲望的,尤其在男人戏里,正面角色往往是相夫教子,善良纯真。拿现实主义题材的《人民的名义》来说,男人群戏精彩,但女性角色总差那么点感觉。里边的正面女性角色比如侯亮平的妻子,正义凛然,连在家中都不和丈夫撒娇。或者柯蓝饰演的检察官,大龄未嫁,只对躺在病床上可能一辈子都是植物人的陈海一往情深。而大女主戏里更不用说,《锦绣未央》之类的,女主角对权力一定是天然抵抗的,都是贱人逼迫,让她们只能寻求权力庇护。这也是在《伪装者》或者《九州海上牧云记》里,看汪曼春或者南枯月漓那为了权势地位而着迷的脸,厌恶的同时,却也感受到了一丝真实。

与此同时,不少编剧对于情感的理解似乎也太过戏剧化,并不成熟,也不深刻。不是说女主不管不顾地追求真爱就是勇敢、坚强,有时候反而会脱离作品所表达年代的社会框架而显得太过幼稚和无脑。

拿《女医·明妃传》举个反面例子,刘诗诗饰演的女主怎么悬壶济世没看出来几分,但在“花式作妖”手法上有一套。在处理封建社会女性如何冲破成见成为女医的故事上,显然没有发挥好,把一个原本带有几分革命性的角色演成了任性的圣母心。男主和女主如何从相爱到互生嫌隙再到互相扶持,这几个转折都没有说清楚,而作为反派的太后和皇后也是标准的“恶女人”。没来由的恨和脱离现实的报复情节,都让女主的困境被限定在婆婆妈妈的情感纠葛之中。而在支离破碎的故事中,“女医”的性格也就和其他玛丽苏大女主没什么根本的差别。

相比之下,《琅琊榜2》里提到萧平章和蒙浅雪的感情虽完美却不突兀。14岁就冲到皇帝面前请求赐婚,虽然仅仅是一句话带过的事,但显得非常有分寸,而且把蒙浅雪大大咧咧的性格和两人琴瑟和谐、羡煞旁人的夫妻感情显得很是生动。

说到底,男人戏、女人戏,都只是导演和编剧的偏好问题,如何刻画角色,并且用角色把故事联起来才是真本事。而在这个的背后,则不外乎涉及了制作组的性别观、感情观以及对现实人性的考察。

□豆包(媒体人)

[责任编辑:向云]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新闻图片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