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朗读者》:不孤立读文章 挖掘背后人和事


来源:中国青年报

如果说“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那朗读,大概是门槛最低的艺术形式。赖敏说:“我想阿宝不喜欢我哭,所以我就常常笑,但我傻笑的时候,阿宝却总是一副惊吓又嫌弃的样子。

如果说“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那朗读,大概是门槛最低的艺术形式。这项人类几乎天然习得的技能,因为电视节目《朗读者》的热播,被带到我们的面前。当我们在谈论朗读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王明军,近日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

《朗读者》总导演之一刘欣曾说,这不是一档读书节目,强调的是情感,不是孤立地读一篇文章,而是挖掘文章背后的人和事。看了节目,最打动王明军的不是濮存昕这些名人,而是那几个无国界医生的从容淡定,那对来自成都的普通夫妻的文艺生活,还有老翻译家的率真与深情——那些普通人。

王明军笑言,最初很担心节目会找一堆明星,变成明星朗诵会,现在看来多虑了。不过,他还是有些担心:“节目不能用力过猛,不要变成朗读版的‘艺术人生+感动中国’。朗诵是一个往里走、走向内心的过程,是个让人安静而自得的过程,而电视手段又不得不往外走,让更多人共鸣就不容易安静。当然,这样的节目,有总比没有好。”

节目组还在杭州设置了移动“朗读亭”。一天,一名75岁的老奶奶在亭子里读了老伴给她写的情书。那天是他们结婚50周年的纪念日,病床上的老伴用唯一能动的手,把圆珠笔绑在手臂上,用了两个小时,给妻子写了一封歪歪扭扭的情书。这份别人难以辨认的书信,老奶奶每一个字都背得出。走出朗读亭,她泪如雨下。

王明军说:“声音有色彩、有温度、有个性,能直扑人的心灵。声音的意义在于人类情感的唤起,营造一个更加鲜明的意象。朗读一定要回到具体的人、具体的故事。哪怕你不专业,读得不顺、有口音,但那是从你心里发出来的声音,与你的身体、生活结合在一起,与我们共处的语境产生共鸣。”

有一首歌这样唱:“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心里记着我,就算日子匆匆过去我们曾走过。”歌声总有跨越时空的力量,唤起当年的情感。而在《朗读者》中,96岁的大翻译家许渊冲,讲到自己翻译的第一首诗是因为喜欢一个女同学时,依然露出少年般的笑容。

王明军说,听到一首歌,也许你会想起某个时代,但如果这首歌是某个人当年给你唱的,那就是你的私家记忆与时代记忆的交融。所以,同样的,我们读一篇文章,也能回忆想起当年读的时候,在你身边的那个人、那些事。

王明军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中国古代,文章一定是要读的,甚至“词”这种文学形式,本身就是为了唱;而像“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也说明了朗读的必然。而且,很多文章形式在诞生之初就是为了朗读,比如宣言、公告、诏书,“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古代,无论是关于祭祀还是战争的文章,都是要读出来的。

现在,我们从小学语文,顾名思义,语和文是连在一起的,而且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先语后文——先说话,再写字。只是到了更高年级,除了专业学生,考试只考写文章,朗读就被慢慢弱化,脱离了教育范畴。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中,朗读变成了纯艺术活动,更多与艺术演出画上等号,不再是口说我心,而是变成了表演。以至于很多年轻人一听“朗读”,脑海中会浮现出那些夸张的表演,“啊!母亲!”“啊!祖国!”

王明军说:“这用行里的话说,就是拿腔拿调。自诩专业的人,一上台,就自然地做出了抒情状、叙事状、激动状。当然,也许他是真激动,但因为有了‘腔调’,就削弱了个性。其实朗读离普通人不远,只是它展现出来的样子离我们远,形式主义带来疏离感。”

《见字如面》《朗读者》等节目的出现,重新定义了朗读。

王明军说:“让朗读重回我们的情感和生活,这是《朗读者》正在寻找和回归的方向,也是这类节目带来的意义,优秀节目的意义也在于引领和示范。对普通人来说,朗读可以随时发生,但在读的同时还要去听,多听一些好的作品,多看一些好的节目。”

至于什么是适合朗读的文章?王明军认为,这与每一个朗读者的认知阶段相关。同样一句“白日依山尽”,小学生和大学生都能读,只是大学生会有更广阔的意境和更深远的想象。王明军不认可壁垒鲜明地把各个年龄段分隔开来,“你怎么知道孩子不能听大人读的东西呢”?

欧阳夏丹读过一套“家庭背景声”,里面收录了罗素等多位名家的文章,关于哲学、艺术、科学、人类社会等。“声音是一种特别好的伴随状态。把这样的朗读作为背景声在家里放,给孩子听,孩子不一定能跟着读,也不一定能听懂,但听着听着,就会进入到他的脑海中,孩子也许会受到影响”。

现在,线上有《朗读者》等朗读节目的热播;线下,也有不少年轻人热衷参与各类独立书店、出版文化机构组织的朗读活动。

在王明军看来,这些活动并非只是大城市文艺青年的专属:“朗读是表达情感的方式,而情感不分年龄与身份。设想,一个打工者,辛苦了一天,突然收到从老家寄来的一封孩子的信,他轻轻读出来,一定会心潮起伏——这是我们人类所共有的感情。不同艺术形式的流行程度不能一概而论,朗读可能无法超越KTV,但随着我们阅读习惯、思维习惯、心理安静程度的增加,朗读会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并喜爱。”

《朗读者》的舞台上走来一对夫妻,男的叫丁一舟,女的叫赖敏。

赖敏是个爱笑的女孩,她笑的时候,总会傻傻地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让人觉得像个没有长大的小孩子,她的笑容不仅感染了丁一舟,也感染了在场的董卿。

这对患难夫妻不离不弃的爱情故事,令现场观众热泪盈眶。

走“心”之旅

就是这样一个总爱笑的女孩,却在21岁那年,被发现身患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俗称“企鹅病”。

主要症状有步态不稳,肢体协调性障碍和复杂的神经损害等等,到最后会和渐冻症一样无法行动,只剩下回忆和思维。她的母亲就是因为这种病,已经离开了人世。

丁一舟是赖敏的小学同学,小时候他们没有说过几句话,但赖敏喜欢拿文具扎他,这让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他们成了初中同学,高中之后他们就失去联系了。

丁一舟其实是在知道赖敏病情的情况下,决定和她一起生活的,他说:你和一个人过日子,是跟她的精神世界过,又不是跟病过。能和你精神契合到一起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是很重要。

在两人关系确定后不久,有一天,赖敏说出了自己心底的声音:“与其在家里等死,不如出去看看。”

这正好也是丁一舟想的,他说:“与其每天醒来都看到四面墙和一个屋顶,不如去看看不一样的世界”。

他们决定上路了,从广西柳州出发,经过大理,西藏,敦煌,再经由北京,河北回到起点,在地图上正好画出一个心形,他们把这次旅行称为“走心之旅”。

有钱了就走向下一段旅程,没钱了就留在原地打工。为了凑过走下去的路费,丁一舟什么都做过,泥水工、抢收庄稼、放牛放羊……

赖敏说,其实每一段都很难忘,因为那些风景,她以前都没有见过,没有亲身体验过,就感觉自己置身在画中一样。

当她的身体渐渐无法挪动时,只要这些回忆是彩色的,她也觉得幸福。

到拉萨的时候求婚,赖敏策划了一场求婚,她拿着格桑花对丁一舟说:“嫁给我,丁一舟”。这种事情怎么能让女生做?丁一舟接过格桑花,问旁边的人借了一套西服,在轮椅旁跪下来,向姑娘求婚了。

阿宝和阿吉的故事

阿宝和阿吉,是丁一舟和赖敏养的两只狗狗,阿宝的大名叫加多宝,它来到赖敏身边时,她正一个人躺在病床上,已经走路困难了

正是在那段最为艰难的日子里,阿宝用它温柔的陪伴抚慰着赖敏。赖敏还记得,每当她走路摔倒的时候,阿宝总会默默走到她身边站定,好让她能够扶着它的身体重新站起来。

赖敏说:“我想阿宝不喜欢我哭,所以我就常常笑,但我傻笑的时候,阿宝却总是一副惊吓又嫌弃的样子。”

阿吉的全名叫做王老吉,是在2015年的时候,来到这个小家庭的,阿吉是个很温柔懂事的姑娘,但在关键时刻却异常的勇敢。

丁一舟总是逢人便津津乐道,说阿吉曾经在他被牦牛群围攻时救过他的命,每个细节,都描述得绘声绘色。

丁一舟和赖敏说,因为这种病的遗传性,他们不会有孩子,而阿宝和阿吉就是他们的孩子。夜晚露宿的时候,有阿宝和阿吉帮他们守夜;一路上的风景,有阿宝和阿吉陪他们一起经历,这就足够了。

上天赐予的礼物

然而总有意外,赖敏怀孕了。

这个还未出生的小生命有50%的概率会遗传到母亲的病。

经过许多时间的反复挣扎,赖敏还是决定让医学来决定孩子去留。

如果检查没事,他们就生下来;如果有问题,他们不会要。

不管男孩女孩,这个孩子的名字已经取好,叫丁路遥。

她给宝宝说话、写信,丁路遥,她说人生的路也很遥远,我想每天陪你吃饭。

赖敏喜欢三毛,在舞台上,她念三毛的《你是我不及的梦》,讲述一段荷西给三毛买百合花的故事,在荷西去世后,百合花就成了三毛的精神寄托。

你是我不及的梦(节选)

(原标题《夜深花睡》)

三毛

我爱一切的花朵。

在任何一个千红万紫的花摊上,各色花朵的壮阔交杂,成了都市中最美的点缀。

其实并不爱花圃,爱的是旷野上随着季节变化而生长的野花和那微风吹过大地的感动。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迫不得已在花市中捧些切花回家。对于离开泥土的鲜花,总觉得对它们产生一种疼惜又抱歉的心理,可还是要买的。这种对花的抱歉和喜悦,总也不能过分去分析它。

我买花,不喜欢小气派。不买也罢了。如果当日要插花,喜欢一口气给它摆成一种气势,大土瓶子哗的一下把房子加添了生命。那种生活情调,可以因为花的进入,完全改观。不然,只水瓶中一朵,也有一份清幽。

说道清幽,在所有的花朵中,如果是想区别“最爱”,我选择一切白色的花。而白色的花中,最爱野姜花以及百合——长梗的。

许多年前,我尚在大西洋的小岛上过日子,那时,经济情况拮据,丈夫失业快一年了。我在家中种菜,屋子里插的是一人高的枯枝和芒草,那种东西,艺术品味高,并不差的。我不买花。

有一日,丈夫和我打开邮箱,又是一封求职被拒的回信。那一阵,其实并没有山穷水尽,粗茶淡饭的日子过得没有很悲伤,可是一切维持生命之外的物质享受,已不敢奢求。那是一种恐惧,眼看存款一日一日减少,心里怕得失去了安全感。这种情况只有经历过失业的人才能明白。

我们眼里看求职再一次受挫,没有说什么,去了大菜场,买些最便宜的冷冻排骨和矿泉水,就出来了。

不知怎么一疏忽,丈夫不见了,我站在大街上等,心事重重的。一会儿,丈夫回来了,手里捧着一小把百合,兴匆匆地递给我,说:“百合上市了。”

那一刹间,我突然失了控制,向丈夫大叫起来:“什么时间了?什么经济能力?你有没有分寸,还去买花?!”说着我把那束花啪一下丢到地上去,转身就跑。在举步的那一刹间,其实已经后悔了。我回头,看见丈夫呆了一两秒钟,然后弯下身,把那给撒在地上的花,慢慢拾了起来。

我往他奔回去,喊着:“荷西,对不起。”我扑上去抱他,他用手围着我的背,紧了一紧,我们对视,发觉丈夫的眼眶红了。

回到家里,把那孤零零的三五朵百合花放在水瓶里,我好像看见了丈夫的苦心。他何尝不想买上一大缸百合,而口袋里的钱不敢挥霍。毕竟,就算是一小束吧,也是他的爱情。

那一次,是我的浅浮和急躁,伤害了他。

以后我们没有再提这件事。

四年以后,我去上丈夫的坟,进了花店,我跟卖花的姑娘说:“这五桶满满的花,我全买下,不要担心价钱。”

坐在满布鲜花的坟上,我盯住那一大片颜色和黄土,眼睛干干的。

以后,凡是百合花上市的季节,我总是站在花摊前发呆。

一个清晨,我去了花市,买下了数百朵百合,把那间房子,摆满了它们。在那清幽的夜晚,我打开全家的窗门,坐在黑暗中,静静地让微风,吹动那百合的气息。

那是丈夫逝去了七年之后。

又是百合花的季节了,看见它们,立即看见当年丈夫弯腰去地上拾花的景象。

没有泪,而我的胃,开始抽痛起来。

大概对赖敏来说,无论是丈夫还是孩子,都是她不及的梦吧。

三毛曾有一首诗写道: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

[责任编辑:石凌炜]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新闻图片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